3月26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紫金港畔与狮子山麓”之“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效应”系列讲座第三期正式开讲,本期聚焦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系列讲座同时得到了《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领域重要学术期刊的支持。本次讲座的演讲嘉宾是浙江大学吴宇哲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胡银根教授,点评嘉宾是四川大学姚树荣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郭贯成教授,讲座由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10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姚树荣教授对吴宇哲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吴教授的报告逻辑严谨、构思精妙、条理清晰,既有问题导向,更有鲜活的案例分析,从“农村-城市、公平-效率”的坐标轴切题构思精妙,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三农”对应、新市民与新村民、闲置宅基地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资格权实现路径等研究很有新意。姚教授指出,新法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否用于住宅用途表述中的“等”字实质具有“等待”之意,也就是说暂时不能用于住宅开发但未来条件成熟时可期,研究宅基地制度改革应跳出土地看土地,注重通过户籍、社保、财税、教育等相关制度联动改革,逐步破除体制机制与经济条件的约束,最终实现吴教授构想的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城乡一体的住房制度体系蓝图。
郭贯成教授认为胡银根教授对宅基地领域的系列研究深入且系统,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胡教授不仅在全国多地区进入深入调研,对宅基地改革的“机理-案例-模式”进行说明,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案例。郭贯成教授同时提出,新时代的宅基地功能转型需要结合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应进一步注重“扩权赋能”,赋予农民更多的权益保障。此外,宅基地市场机制建设还需要做好基础建设,特别是确权发证规范、中介服务建设,才能让宅基地“活”起来。改革仍需为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三块地”改革的法治建设,同相关领域改革融合贯通,防范经济、社会、政治风险,稳慎推进城乡改革系列工作。
最后,与会嘉宾和观众们围绕新市民进城的宅基地权益转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嘉宾提出包括“明确宅基地有偿使用标准”“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显化土地与住房价值”“兼顾效率和公平”等建议来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柯新利教授总结说,我们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够做到共同富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整个国家的蛋糕做大了,但是蛋糕在城乡间的份额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策略。宅基地改革如何服务于共同富裕?通过宅基地资源挖潜、合理配置以及优化增值收益分配,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受会议时间限制,讲座举行过程中各位嘉宾未能尽数回答所有提问。讲座中有听众提出的问题没能得到现场回复,如后续希望继续得到嘉宾回应,可联系论坛联系人曾晨教授 (zengchen@mail.hzau.edu.cn)。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紫金港畔与狮子山麓”系列讲座,期待各位嘉宾与听众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本次讲座的视频回放将在b站同名直播号(紫金港畔与狮子山麓)开放,欢迎大家通过下方链接观看视频回放。
会议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Y4y1i769/